年轻的父母就要细心观察,以及时满足宝宝的不同需求,及时发现异常。值得注意的是:我们在满足宝宝生理需求的同时,不能忽略宝宝的心理需求,心理健康同样占有重要地位。
作为新妈妈,学会辨认孩子的哭声,并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就是你的必修课。一旦宝宝觉得不舒服了,或者饿了、疼了就会哭。如果你不是特别确定孩子到底为什么哭,可以对他进行一个系统的检查:是不是该喂奶了?是不是吃得太饱了?是不是尿布湿了…那么认识孩子的哭声,如何辨别孩子哭啼的原因,是新妈妈需要学习的课程。
满月宝宝啼哭
健康的啼哭。
对于新生宝宝来说,哭有时是一种健康的信号,有助于增强肺活量,妈妈要学会读懂这种哭声。通常健康性的啼哭不刺耳、有节奏、而且声音响亮、没有眼泪,这种情况下,妈妈只要给予及时的安抚,比如搂抱、轻拍,宝宝就会慢慢停止啼哭。但只有月子里的宝宝才会有这种健康性啼哭。当宝宝日渐长大后,就不会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妈妈“我很健康”了。
不舒适时的哭声。
除了健康性啼哭外,大部分时候,宝宝啼哭都是有具体原因的,有的是饿了、有的是困了、还有的是尿了等等。如果哭声短而有力,中间有暂停的间歇,并渐渐急促起来,那很有可能是饿了;如果啼哭时,不停地瞪着两条小腿,那有可能是尿了或者拉了;如果哭声中带有一阵一阵不耐烦的嚎叫,那可能是困了闹睡的表现;如果宝宝哭声尖锐,且拒绝进食,那很有可能是病了,需及时就医。
如果宝宝觉得很孤单,想要妈妈陪伴的宝宝,他的哭声平缓,伴随左右顾盼,一旦妈妈出现,哭声就会变小,乞求地望着妈妈哼哼,如果妈妈没有反应,哭声会变得越来越嘹亮。
不开心。如果宝宝的正当需求被你不小心忽视了,他的哭声会变得委屈,表情会很难过,小腿乱蹬,身子打挺,如果一直没被理睬,他的哭声会越来越大,甚至变成大声号叫。
针对宝宝不同的哭声,妈妈要做出及时的应对:
让宝宝倾听妈妈的心跳声、及时满足宝宝需求。
喂奶、换尿片等。如果宝宝大哭不止,而妈妈一时还无法判断原因的话,可以先把宝宝抱起来,让他靠在自己的左胸上,倾听自己的心跳声,这对于1月龄内的宝宝来说,是一个很不错的安抚方法,能让宝宝回忆起子宫内的环境。
增强与宝宝的亲密感。
抚触有助于增强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亲密度,增强他的信赖感,从而促进宝宝更快地适应环境、更重要的是,每天为宝宝做抚触,接触他的身体,能使妈妈越来越懂得宝宝的身体语言,更敏锐地感觉到宝宝给予的暗示,更快地了解宝宝哭闹的原因,从而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,增强安全感。
长安乌沙医院妇产科医生温馨提示,了解到以上情况后,年轻的父母就要细心观察,以及时满足宝宝的不同需求,及时发现异常。值得注意的是:我们在满足宝宝生理需求的同时,不能忽略宝宝的心理需求,心理健康同样占有重要地位。平时好让你的宝宝生活在真实的环境中。有些母亲在孩子周围走路时,会踮起脚尖,她们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营造出一个安静的环境。但事实上,宝宝渴望听到他们曾经在子宫中听到的,这个世界真实的声音:父母说话的声音,屋子里常常响起的音乐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