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代社会中,心肌病位居心脏病发病率前列,也受较多疾病患者饱受困扰。治疗心肌病,通常是移植心脏,但由于各种原因,心脏移植暂时无法大规模开展。
对于心肌病合并严重心衰、心律失常的患者,先要为患者进行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的处理。此法能够快速解决患者心衰及心律失常,已成为心肌病患者护理的必要措施。在经过合理的系统运动治疗后,患者增大的心脏都获得明显回缩。
合理的治疗能扩张小动脉,降低外周血管阻力,降低心脏负荷,降低心率,降低心肌耗氧量。还能改善左心室功能,尤其是舒张功能,调节心肌顺应性,抑制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,减少其对心肌造成的损害。
在此前提下,医生可根据患者的运动耐量试验,制定合理的方案,这是心肌病治疗的先决条件。对于患者来说,治疗心肌病应在一个限度内进行适量的运动。
有的传统观点认为,假如患者被诊断为心肌病,可能会增加心脏负担,不敢活动,终日卧床。其实这不正确,因长期卧床会引起血液黏度增加,易引起静脉血栓、骨质脱钙、肌肉萎缩、胃肠道功能紊乱等,不利于心功能恢复。前面提到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得不到系统康复训练,可能会住院。
运动康复可减少不良作用的发生。这时患者适当的运动使运动肌群代谢改善,毛细血管数量增加,从而使运动时血液循环效率提高,相对减少对心脏射血的要求;运动使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下降,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,心率减慢,心肌耗氧量减少,从而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。腹式呼吸有利于对肝脾按摩,减少内脏淤血及改善内脏功能。
心肌病患者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训练强度不能过大,否则心脏不能耐受,易产生意外,这时应根据运动试验的结果决定强度,不能超负荷运动。例如步行耐量,不能参加长跑;打太极拳的耐量就不能跳健美操。心肌病的运动康复存在几个注意事项:体化原则,不同年龄、性别及兴趣不同的患者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计划;循序渐进原则,运动锻炼步恢复患者发病前的原有功能,例如生活自理能力,在此基础上恢复运动及工作能力,切忌盲目求快,发生意外;在运动训练中坚持持之以恒,不能坚持一半就放弃。
如果中断运动,原有训练效应可在数周内消失。此外,还要注意全面性原则,不能只注重某一个肢体活动,那样易产生单个肢体发生疲劳,不同肢体分别运动则不易产生疲劳,并且多样化的全面运动还可起到协调性促进效果。
健康热线:0769-8539 9120 健康咨询QQ:1219 8589
医院地址:东莞市长安镇乌沙村李屋大道
粤ICP备14096770号-9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1859号
Copyright @ www.wsyy120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声明: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。xml地图
本站图片均来自于网络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乌沙医院删除